陈梦夺冠后,唏嘘的一幕出现了:不让饭圈侵蚀体育成一纸空谈
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已经结束,但关于这场比赛的讨论热度却不曾衰减,根本原因在于,最终决战的二人是孙颖莎和陈梦。
孙颖莎粉丝数量庞大,因其过人的实力和可爱有趣的性格圈粉无数,而陈梦呢,就连官方媒体也这样评价她:独自一人面对“千军万马”。
这可并非夸张,实际上,从赛前入场到赛中、赛后,陈梦的处境既尴尬又落寞:赛前,官方媒体只给到了孙颖莎入场的镜头,陈梦被忽视了;赛中,观众席上到处都是孙颖莎的名牌和横幅,观众们也是大声呼喊孙颖莎的名字,连官媒也吐槽:打日本队都没听到有这么大声。
陈梦是中国运动员,却在最终决战时,仿佛变成了外国选手,这样的处境不仅尴尬,而且委屈,比赛中,陈梦也一度眼含热泪,可想而知她的心理压力有多大。
可当比赛结束,陈梦“爆冷”夺冠时,令人唏嘘的一幕出现了:观众席中,欢呼声停止了,不少拿着“莎莎”横幅的观众都黑了脸,沉默不语,仿佛金牌花落别国。
更令人无奈的是,在这场金银牌争夺战中,至少比赛真正结束,多数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,孙颖莎一定会夺冠,以至于当一切尘埃落定,网上还有不少孙颖莎的粉丝说:是孙颖莎故意输给陈梦的,这显然是无稽之谈。
从个人荣誉来看,如果孙颖莎拿下了这枚金牌,那就是当之无愧的“大满贯”,更何况中国运动员的体育精神,也绝不允许她做出“故意输掉比赛”这种事。
陈梦夺冠后,陈梦夺冠后,唏嘘的一幕出现了:不让饭圈侵蚀体育成一纸空谈不仅现场无人为她摇旗呐喊,就连赛后的网络平台上,也鲜少有人能为她说一句公道话,更别说承认她的实力了,不少网友依旧坚信:孙颖莎比陈梦更有实力。

但比赛靠的只有实力吗?我们都知道,心态对运动员比赛状态的影响非常关键,孙颖莎和陈梦不仅是对手,也是亲密无间的队友,孙颖莎经常称呼陈梦为“梦姐”,而当时的现场状况,孙颖莎的内心也是既尴尬又煎熬的,状态也必然会受到影响。
早在5月份,相关部门就明确表示过:坚决抵制畸形“饭圈文化”对体育领域的侵蚀,如今这样情景显然说明:不让饭圈侵蚀体育终究成了“一纸空谈”。什么是“饭圈文化”?之前有读者不了解,问笔者:难道喜欢孙颖莎,是孙颖莎的粉丝就是“饭圈文化”吗?
其实不然,喜欢孙颖莎、支持她希望她夺冠这些都是正常的,但是若到了踩高捧低,为了支持孙颖莎去诋毁、甚至造谣其他队员,这就已经不是正常的喜欢范畴了。
归根结底,“饭圈文化”是从演艺界诞生的,当初不少年轻人为了支持自己的“偶像”,造谣、抹黑其他演员,甚至深挖他人隐私,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事件不在少数。
但在体育界,这种行径是可耻的,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生活和比赛,当我们国家的队员对战外国选手时,我们可以团结一致,但尚且不会对其他国家的队友“人身攻击”。
可当本国队员之间争夺金牌时,却有人为了自己喜欢的队员,就去“踩高捧低”、肆意拉踩,这种行为不仅是伤害了运动员,也影响了我国运动员之间的团结,是万万不能容忍的,如何将“一纸空谈”成为有力的执行手段,是解决这一乱象的当务之急。
今日话题: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?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